7月14日,家紡巨頭富安娜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。公告顯示,1-6月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.05億元-11.50億元,同比下降12.1%-19.7%;歸母凈利潤錄得9000萬元-1.20億元,較2024年同期減少45.0%-58.7%;基本每股收益約為0.11元-0.14元,而2024年上半年為0.26元/股。
資本市場對此似乎并不意外,截至發稿日收盤,富安娜股價僅較預告發布前跌去2.3%。事實上,令人失望的一季報或早已預示其上半年的頹勢。在補充披露公告中,公司表示由于春節和三八婦女節等重要營銷效果不及預期、電商流量轉化率較低,1-3月收入、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7.8%、54.1%;股價此后一路震蕩走低,年內跌幅達11.5%,最新市值約為60.94億元,與最高點相比蒸發約三分之二。

(來源:wind)
單季凈利潤創近十二年新低 線下、線上渠道全面失速
結合一季度披露的財務數據分析,富安娜第二季度收入約為5.36億元-6.14億元,同比下降6.4%-18.3%;歸母凈利潤在3385.77萬元-6385.77萬元之間,而2024年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9600萬元,同比下降33.3%-64.6%。
縱向對比往期二季度業績,自2018年開始富安娜的單季營收規模就保持在6億元上下,2021年第二季度收入一度高達6.81億元。此次預計收入下限為5.36億元,為近六年以來最差表現;歸母凈利潤下限預計為3385.77萬元,直接創下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。

分渠道來看,2020-2024年,富安娜的線下直營店數量由437家增長至485家,累計增幅約為11.0%,期間直營收入卻只增長了5.8%,對總營收貢獻比例微增0.2%。直營單店年銷售收入從2020年的159.07萬元降至2023年的149.36萬元,2024年雖然小幅回升1.6%至151.70萬元,但與2020年相比仍有不小的距離。
收入增長乏力,重資產運營的剛性成本難有壓縮空間,2021-2024年富安娜直營銷售模式毛利率分別下降1.1%、4.7%、1.1%、2.3%。
輕資產的加盟店數量則從2021年的1055家凈減少至2024年的987家,終端動銷不暢導致富安娜的應收賬款不斷攀升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,公司應收賬款總額達5.48億元,同比大幅增長41.2%。2025年第一季度,富安娜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收比例激增至58.4%,較2024年同期提高超24個百分點,加盟商銷售回款效率明顯惡化。
根據wind計算,2021-2024年富安娜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24天、26天、38天、56天。2025年第一季度,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高達72天,約為同期可比同行羅萊生活、水星家紡、夢潔股份的2.5-3倍。
線上電商渠道更是“開起倒車”,收入由2021年的13.23億元降至2024年的11.21億元,甚至低于2020年同等水平。其中,唯品會和天貓平臺銷售收入分別累計下降18.9%、35.4%,而富安娜對京東的依賴程度提升至43.5%,與單一平臺的綁定弱化了其在傭金議價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。
一季報顯示,2025年僅前三個月,富安娜為電商平臺流量推廣支付的銷售費用就接近2億元,約占當期毛利潤的66.8%。報告期內,公司銷售費用率達36.4%,較2024年同期增長整整10個百分點。

連續六年“掏空式”分紅近30億 緊急轉型智能家居賣場難破局?
渠道遇阻、業績承壓,富安娜在分錢方面卻毫不手軟。
據公告顯示,2019-2024年,富安娜堅持以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,股利占各期歸母凈利潤比例分別為83.2%、80.1%、91.2%、93.2%、95.1%、95.9%,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。公司連續六年累計分紅28.96億元,而期間凈利潤總和不過32.17億元,平均分紅率約90.0%。
與此同時,富安娜的股權結構相對穩定集中,報告期內董事長林國芳所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保持在35%以上。若按期末持股比例和分紅總額簡單計算,實控人林國芳共分走11.16億元,約占公司凈利潤總額34.7%。另有4.22億元流向公司董事、林國芳的前妻陳國紅,約占凈利潤總額13.1%。

(來源:wind)
隨著結婚率持續走低、房地產市場疲軟,傳統家紡的兩大消費場景嚴重萎縮,行業增速顯著放緩。據觀研天下數據統計,2024年國內家紡市場規模約為2516.8億元,2019-2024年年復合增長率低至1.1%,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700億元,未來三年年復合增長率樂觀估計僅為2.4%。而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,2025年1-5月,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合計18875億元,同比下降1.7%;利潤總額524億元,同比下降7.6%。
步入存量競爭時代,富安娜不得不戰略轉型謀求新出路。2025年1月公告披露,公司計劃斥資5.05億元,在深圳南油片區打造“智慧大家居產業生態體驗城”。該項目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,將集互聯網家裝、智能家居、高端奢侈家具品牌及娛樂、文化、展示、體驗、創意、時尚、設計于一體,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家具購物體驗。
基于介紹推測,富安娜或有意試水智能家居賣場生意。然而,細究居然智家、美凱龍和富森美三家A股上市的頭部家居賣場公司,業績前景同樣不容樂觀。2024年,三大公司皆營收、凈利雙降,門店坪效大幅縮水,美凱龍投資性房產公允價值損失超28億元、居然智家高價收購的物業商譽減值計提13.19億元。富森美2018年投建的天府項目,定位從“城市級生活方式商業體”變更為“直播港”。
值得關注的是,這并非富安娜首次嘗試“大家居”策略。2014年,公司曾高調跨界“C2B模式定制家居”,不僅投入1.4億元引入德國豪邁全自動家具生產線,還推出全屋定制家居子品牌“富安娜美家”,致力于對標宜家,但聚焦中高端市場。無奈該業務上線后始終不溫不火,五年間收入一直徘徊在1億元左右,對總營收的貢獻比例未能突破3.5%。
如今涉足家居賣場賽道,富安娜的勝算恐怕也不多。賣場商業模式對運營資金要求頗高,智能家居賣場更需要搭建數字化平臺和整合軟硬件供應鏈,這對于現金流吃緊的富安娜而言都是挑戰。截至2025年3月31日,公司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3.32億元,較2024年末減少1.38億元。